
穀雨節氣怎麼養生?從排濕健脾、食補泡腳到調整作息全攻略
Jul 31. 2025
《穀雨是什麼?春天收尾、轉入夏季的過渡節氣》
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,約在每年4月19日至21日之間,是「清明」之後、「立夏」之前的重要轉折點。其名稱意指「雨生百穀」,象徵雨水充沛、穀物生長茂盛,是農作物播種與生長的關鍵時節。氣候上,穀雨後氣溫明顯升高,但同時濕氣也漸趨濃重,容易導致人體出現疲倦、水腫、腸胃脹悶等濕重體感。從中醫觀點來看,此時節應「健脾祛濕、養陽扶正」,穩定春末浮躁的能量,並為即將進入的炎熱夏季打下體能基礎。若能善用穀雨節氣進行飲食調整、運動規律與足浴排濕,不僅可改善季節過渡期的不適,也能強化整體身體與情緒的穩定性。
《穀雨飲食建議:健脾祛濕、轉氣養陽》
穀雨飲食應以健脾化濕為主軸,同時搭配補氣養陽的食材。推薦日常多食山藥、紅豆、扁豆、薏仁、芡實、小米等健脾利濕食材,可煮成粥品、湯飲或佐餐小菜。綠葉蔬菜如芹菜、空心菜、菠菜可幫助肝氣條達與補充纖維;根莖類如白蘿蔔、馬鈴薯有助健胃與潤腸。烹調方式建議以蒸煮、燉湯為主,減少油炸辛辣等生濕傷脾之食。此外,可適量食用性平味甘的淡味補品,如黃豆、香菇、蓮子、百合,強化整體消化機能。飲品部分可選擇茯苓薏仁茶、陳皮薑茶,有助理氣化濕。避免冰冷飲品、生菜沙拉與含糖飲料,以免濕氣內生。透過飲食調理脾胃、去除濕滯,是穀雨節氣中最實用的養生法則。
《穀雨足浴建議:利濕溫補、強化下肢循環》
穀雨節氣濕氣旺盛,足部為陽氣下行之末端,也是容易受濕寒影響的位置。建議使用艾草、花椒、乾薑、肉桂、藿香等草本製作足浴,有助於驅寒祛濕、溫經通絡。水溫可控制在攝氏 38 至 41°C,泡腳時間約15至20分鐘,每週2~3次效果最佳。泡腳時間建議選在晚間,配合深呼吸或靜心儀式,有助身心釋放。足浴結束後可搭配簡單按摩如推壓湧泉穴、足三里、三陰交,幫助強化下肢循環與健脾功能。需注意個人體質,糖尿病患者或有循環問題者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後進行。足浴非僅為外部保養,更是節氣過渡中「養足元氣」的自然調理方式。
《穀雨生活作息:強化代謝、建立夏季節奏》
穀雨後白晝漸長,陽氣逐步升旺,此時宜調整作息至早睡早起,建立迎接夏天的節奏。早晨可進行輕量運動如快走、瑜伽、拉伸,活化氣血與代謝功能;午間安排20~30分鐘午休,有助恢復精神與促進肝氣舒展。應避免久坐不動、飲食不定或情緒壓抑,以免濕氣滯留與肝脾功能下降。清晨可飲用溫熱水啟動消化系統,搭配日間規律用餐與充足水分攝取。建議養成每日固定運動習慣與伸展儀式,提升陽氣與情緒穩定性。穀雨也是靜心覺察的好時機,透過每日5分鐘呼吸觀察或身體掃描,協助我們與節氣節奏同步運行,建立與自然的深層連結。
《穀雨常見問題 Q&A》
- Q:穀雨節氣最常見的不適有哪些?
A:濕氣困脾導致食慾差、水腫、疲倦、皮膚濕疹為常見症狀,應加強健脾排濕與作息調整。 - Q:穀雨可以天天泡腳嗎?
A:一般體質者可每日泡腳,但時間與水溫應適中。如有特殊體質建議諮詢專業人士。 - Q:穀雨需要特別進補嗎?
A:無需大補,應以健脾補氣、調和腸胃為主,可用黃耆、山藥、百合等性平藥食食材。
《穀雨節氣總結:養脾護陽,穩步邁入盛夏》
穀雨是春季結尾與夏季開端的橋樑,順應此節氣的特點進行飲食、運動與泡腳調理,有助於平穩轉換、穩定健康。健脾祛濕、溫陽補氣、建立作息與情緒節奏,是這段時期最核心的養生之道。讓我們在春雨滋養中,養出夏日前的活力與安定基礎,穩步邁入盛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