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處暑節氣怎麼養生?清暑潤肺、調氣祛濕的轉換之道
Jul 31. 2025
《處暑是什麼?暑退陰升、濕熱未解的身心調節期》
處暑,為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,通常落在每年8月23日前後,標誌著炎熱的暑氣即將結束。「處」有停止、解除之意,象徵酷暑的階段逐漸結束,氣溫日趨和緩,早晚轉涼,白天仍熱。處暑也是夏秋交替之時,氣候變化劇烈,濕熱未盡、涼意初現,極易引發身體不適。此時人體由外向的發散逐漸轉向內斂收養,陰陽轉化,氣機變化迅速,中醫稱之為「陽消陰長」的階段。濕熱之邪若未及時祛除,容易積聚體內成為病灶,因此處暑養生不可掉以輕心。此節氣應著重清暑祛濕、潤肺健脾、養陰安神。尤其對於長者、孩童及體質偏虛者,更須順應節氣做好保健,以順利銜接即將到來的秋令變化,預防秋燥與腸胃不適的發生。'
《處暑飲食建議:健脾去濕、潤肺生津》
飲食應以健脾化濕與潤肺清熱為主。建議多食山藥、蓮子、薏仁、白木耳、百合、銀耳、秋葵、梨子、葡萄等,能幫助排濕清暑與補氣養陰。飲品可選用薏仁水、荷葉茶、薄荷甘草茶、決明子茶,幫助消暑利尿與清熱安神。避免辛辣油炸、生冷冰品與過度刺激性食物,以防脾胃負擔與體內濕熱堆積。少量多餐,清淡飲食,有助於調整體內氣機、穩定腸胃。
《處暑足浴建議:芳香通絡、調氣安神》
處暑可使用芳香化濕與溫補氣血的草本泡腳,如艾草、花椒、薄荷、藿香、紫蘇等,幫助驅除濕氣、安定情緒。每日晚上泡腳10~15分鐘,水溫約在38°C,促進循環與助眠。泡腳後可搭配按摩太衝穴、三陰交,協助穩定肝氣與健脾化濕。對於夏季過度消耗體力與氣血者,足浴亦能輔助身心調節。
《處暑生活作息:內收節奏、順氣平神》
處暑起,日照漸短、氣溫漸涼,建議調整作息為「早睡早起、午後稍息」。可安排晨間緩和運動如太極、散步,提升陽氣與調整自律神經。午間小憩20分鐘有助補氣降火。晚間適當芳香泡腳與靜坐,可舒緩焦躁與提升睡眠品質。維持規律生活節奏,有助氣機調和與秋令身心轉換。
《處暑常見問題 Q&A》
- Q:處暑還很熱,要補嗎?
A:處暑仍有濕熱,建議以潤肺健脾、祛濕清熱為主,避免進補過重。 - Q:處暑可以泡腳嗎?
A:可以,建議選擇芳香祛濕草本,泡腳時間約10至15分鐘,有助安神與舒壓。 - Q:處暑需要調整作息嗎?
A:建議作息內斂、早睡早起,並透過午休與靜心活動促進陰陽轉換。
《處暑節氣總結:清熱收斂,平穩入秋》
處暑是夏秋交接的節氣轉換期,暑氣尚在、陰氣初升。若能善用飲食調養、足浴舒壓與規律作息,便可順利從暑熱中抽離,穩定步入秋令的內收階段。建議日常持續觀察自身狀況,適時調整生活節奏,讓身心協調轉換,為秋天養生打下良好基礎。